在全国新生人口和流动人口体量双双下滑的宏观背景下,以上城市的人口流入情况足可谓亮眼。
部分地区仍对传统产业存在路径依赖,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全年优良天数比率79.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2.2%。
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推进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存在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未发生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2级及以上事件事故。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8%,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全绿色金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同比降低1.6个百分点。另外,根据安排,督察组组长通常由现职或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干部担任,副组长由生态环境部现职副部级干部担任。
两年问责干部超1.8万人截至2017年底,我国正式完成对31个省区市的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环保督察强调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意味着地方党委与政府一道接受监督,督察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不过,整改并未结束,即将启动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继续紧盯督察整改。第二轮督察紧盯首轮督察整改生态环境部此前表示,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即将启动。
2015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首次亮相河北。他介绍,在即将启动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继续紧盯督察整改,把第一轮督察指出的问题整改情况作为督察的重点,确保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数据显示,第一轮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罚款约14.3亿元。近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督察整改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下半篇文章,只有善始善终做好整改才能够真正让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对各省份整改落实情况持续跟踪督办,对移交地方整改的问题,咬住不放、一盯到底,不解决问题绝不松手。在督察期间,各督察组将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被督察省份环保方面来信和来电举报,其他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交由被督察地区、单位和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和央企将作为督察对象,还将应用卫星遥感、红外识别、无人机等高科技技术。
这一次,范围更广、手段更丰富。各省区市整改方案要在30天内上报国务院,6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并且同步对外界公开。同时,地方借势借力,还推动解决了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保老大难问题贺克斌说,由于钢铁行业在重点区域相对更为集中,超低排放改造将在重点区域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
《意见》中提出的超低排放具体指标要求,可以看作是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方案中鼓励实施的技术,以及方案中没有提到的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超低排放。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分析指出,除排放量大以外,中国钢铁产业布局集中也是影响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9.28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3%。钢铁企业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
为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行业排放特征,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钢铁行业工艺流程长、产污环节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目前钢铁行业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 中国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监测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产能前20位的城市空气质量无一达标,平均PM2.5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28%。
《意见》提出,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加大税收、资金、价格、金融、环保等政策支持力度。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记者表示,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工业部门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来源。中国钢铁产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5%,其平均PM2.5浓度也比全国平均浓度高38%左右。
近年来,通过采取结构优化、重点地区企业异地搬迁、强化末端污染治理等措施,中国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
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意见》任务全面完成后,将带动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59%和81%。专家指出,《意见》的实施将稳步改变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降低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2013年以来,中国共淘汰落后和过剩钢铁产能2.1亿吨,取缔地条钢1.4亿吨,这些措施使得在全国钢铁产量上升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由于钢铁行业总产量巨大,排放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总排放量依然高企不下。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281万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
据测算,2017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106万吨、172万吨、281万吨,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18年粗钢产量9.28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3%。
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 中国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目前钢铁行业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之一。
钢铁企业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中国钢铁产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5%,其平均PM2.5浓度也比全国平均浓度高38%左右。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分析指出,除排放量大以外,中国钢铁产业布局集中也是影响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意见》中提出的超低排放具体指标要求,可以看作是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方案中鼓励实施的技术,以及方案中没有提到的先进技术实施改造,以实现更高质量的超低排放。钢铁行业工艺流程长、产污环节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监测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产能前20位的城市空气质量无一达标,平均PM2.5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28%。
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成为工业部门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来源。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记者表示,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据初步测算,到2025年,《意见》任务全面完成后,将带动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59%和81%。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
2013年以来,中国共淘汰落后和过剩钢铁产能2.1亿吨,取缔地条钢1.4亿吨,这些措施使得在全国钢铁产量上升的同时实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由于钢铁行业总产量巨大,排放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总排放量依然高企不下。贺克斌说,由于钢铁行业在重点区域相对更为集中,超低排放改造将在重点区域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